猫咪舔自己身子是什么意思?
猫喜欢舔自己的所有部位,包括脚趾、脸颊、肚子、爪子等等,甚至还会啃咬这些部位,这是因为猫猫的自我清洁能力很差,通过舔舐可以有效地清理自己的毛孔,防止细菌滋生(当然啦,舔鼻子也是这个原因啦~)。 所以当你发现自家主子在疯狂地舔舔时,不用担心哦!这属于正常行为。 不过如果猫咪不停地大声吼叫并且很暴躁的话,就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毛发进入眼睛导致的不舒服了~
当猫处于紧张不安或者受到刺激的时候也会通过舔舐缓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比如刚做完绝育手术的公猫会不断地舔舐自己的伤口,母猫则会舔舐自己怀孕的腹部,这都是为了舒缓情绪而做的自我安慰)。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猫咪频繁地舔舐某些地方,并且出现烦躁不安、不断哭闹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地方发生病变导致的,此时应该及时带去动物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有些铲屎官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吃了什么好的,或者买了什么好玩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分享给猫主子,然而猫却无动于衷甚至看都不看一眼……这时候猫咪可能会用舔舐来回应你的“好兴致”。但喵星人这种冷血生物绝对不可能有主动亲吻表达感情的意思!它们只会用舌头帮你擦拭脸部(特别是眼角等处),这是它们梳理毛发的一种延伸动作而已——千万不要误解了喵星人的一片“深情”哦!
一只健康的猫经常舔毛是很正常的事情。舔毛有助于将毛发理顺,去除异物和死毛,保持毛发清洁卫生。某些猫,比如长毛猫和患有花粉症的猫,因为毛发难以完全理顺或者鼻部难受而舔毛过度。当压力、焦虑或疾病引起猫将自身某一区域反复舔舐,造成毛发脱落形成秃斑,皮肤产生斑痕、增厚、损伤或苔藓化病变时,就属于一种强迫症行为,医学上称为“自我啃咬综合症”。
猫的唾液呈酸性,且含有酶和细菌,当猫长时间舔某一区域时,会导致该区域的皮毛打结和掉毛,皮肤变得潮红、出现小水泡。皮肤表面的自然保护屏障被破坏后,继发细菌或真菌性皮肤感染。感染后的皮肤形成结痂和脱屑,皮肤增厚和苔藓化,疼痛且奇痒,猫就更不停下来继续啃咬、搔抓和舔舐,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猫啃咬的区域通常位于大腿内侧、腹部、喉咙、四肢等处,通常是对称性的,而且常常只发生在同一处。
某些猫可能会发展成为“肉垫癣”,即在足部形成环形的脱毛区,与真菌性皮肤癣病的表现类似。更有些猫将毛发舔掉后,转而开始啃咬自身肌肉,或者啃咬外伤或手术后形成的结痂和瘢痕,造成伤口无法愈合,甚至严重恶化。
自我啃咬综合症的诊断大多通过观察病史和临床症状作出,兽医会询问是否有家中是否有变化、是否受到惊吓等。因为真菌和细菌性皮肤病会有类似的临床症状,所以有时还需要进行真菌、细菌、寄生虫等检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猫啃咬和剃毛是由于严重的内部疾病,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食物或吸入性过敏、阻塞性泌尿系统疾病等,对于那些症状较为严重的猫,为了排除其患有潜在内科疾病的可能性,还需要进行血液学、尿液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猫自我啃咬综合症的目的是消除引起强迫症的原因、防止猫继续损伤皮肤、治疗已经产生的皮肤病变。首先,应尽量消除或缓解引起猫精神紧张、痛苦的因素。如果是由于家庭成员变动、猫咪之间争斗原因造成的,可以尝试在猫窝和喂食盆等关键区域多准备几份,并隔离开来。如果是因为猫粮或者猫砂过敏,可以尝试逐渐更换。如果宠物医院就诊的途中,猫十分紧张和焦虑,最好用宠物搬运箱等装备保护好。
然后,可以考虑使用伊丽莎白项圈防止猫继续舔毛。但大多数猫都无法忍受佩戴伊丽莎白圈,而且在猫只患有“肉垫癣”时,也不需要使用。可以使用衣物、婴儿连体服或者绷带覆盖啃咬的部位,防止猫继续舔咬。在啃咬部位涂抹刺激性药物,例如辣椒水,也是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