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常规疫苗分为几种?
按照动物疫苗作用原理分,疫苗可分为两类,即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一)减毒活疫苗 将病毒接种于易感动物或人工培养的细胞中,用后者的培养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含病毒的液体或者浓缩制剂,即为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的优点是:具有抗原性,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接种剂量小,免疫原性强,接种次数少且安全;但是该疫苗存在病毒复制的问题,有一定的污染率。 目前使用的减毒活疫苗主要包括:
1.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活疫苗(株)/多价疫苗 用于预防兔的RHD,其免疫程序为3周龄注射第一针,以后每2周注射1次,共4针。在首免后第5天,应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测抗体,如果抗体水平达不到保护阳性,则必须加强免疫1~2次。
2.犬五联苗/六联苗 包括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副流感及狂犬病等多种传染病的减毒活疫苗,目前较多采用的五联苗还包括了结核菌疫苗。以五联苗为例,一般按每只犬胸肌注射5倍疫苗稀释液0.5毫升,若用六联苗,则每剂注射6倍苗稀释液0.5毫升。注射位置应为大腿下部或臀部,禁止注射脊液或脑液。
3.羊快疫、猝狙、黑疫三联苗 用于预防羊的TOM病毒病(快疫、猝狙、黑疫),接种对象为健康无病的育成羊与待出栏的育肥羊。免疫程序为:母羊分娩前20天注射一针,羔羊断奶前后(30日龄)再注射一针。
(二)灭活疫苗 先用化学药物杀死病原体,然后将其制成细菌或病毒的灭活制品,即称为灭活疫苗。这种疫苗虽不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但能把抗体的记忆细胞激活,因而能迅速发挥作用,保护宿主不受感染。灭活疫苗虽然效果不如减毒活疫苗,但是安全性较好,除不宜用于孕期妇女外,其他情况均可使用。常见的灭活疫苗有:
1.猪丹毒气苗 将致病力减弱的丹毒丝状细菌接种于易培养的细胞上,再用细菌的培养液注入体内,即可产生免疫作用。接种后1周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硬结,逐渐变软,整个病程约为2周。
2.猪瘟细胞苗 用含有C株猪瘟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制成。可用于预防猪的各种猪瘟病毒感染。首次接种应在28天内进行,3周后,可用中和试验检查免疫效果。如阴性,须及时补强免疫。 3.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疫苗 用病毒致弱毒株接种于牛肾或牛肺细胞,分离病毒,冻干制备而成。使用后,能有效防止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