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打狂犬疫苗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事实,就是现在的狂犬病疫苗并不是“终身免疫”的——就是说,打完疫苗后,过一段时间,我们可能需要再次注射疫苗来保证身体能够对病毒产生抗体。但并不是说注射了疫苗就会得病,而是说如果注射了疫苗而体内没有产生抗体,那么就得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当然,如果注射了疫苗而体内产生了抗体,那就绝对不可能得病了)。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狗狗是否需要注射疫苗这个问题。 由于现在疫苗的普及,使得人得病的概率大大降低;但反过来,因为人的疫苗普及,使得犬通过接触人就可能感染病毒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于是有人说,既然人都打了疫苗,那狗就不需要再注射了——“人吃猪肉,猪不也一样没事吗?!” 确实,人是哺乳动物,同属于哺乳动物的猫和狗,在生理上有许多类似之处,人类使用的疫苗,对于猫咪和狗狗来说,绝大多数都是有效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人用的疫苗,是用于防止疾病发生的预防性疫苗,而用来治疗已经有了病毒的疾病的药物,并不包括在内。因此不能说因为没有见到过某病毒,从而推论狗狗不需要接种疫苗。 2. 人用药的量与动物用药量不同,并非人类的用药剂量就适合于小动物,用人体剂量来计算宠物应该使用的药品,是相当危险的事情。而且,使用的人用疫苗,经过动物实验后再应用到人类身上,其风险远远小于直接给宠物接种未知毒性的人用疫苗。 3. 并不是接种了疫苗就一定不会得传染病。任何一种疫苗,都不是100%保护动物不被病毒感染。如果疫苗失效,或者接种后免疫功能下降,都有可能使动物暴露在被感染的风险之下。所以,接种疫苗后,还是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尽量不直接接触病人,以免受到传染。
4. 并非所有的狗狗都需要注射疫苗。比如,刚刚出生的幼犬,因为从母体获得了免疫球蛋白,所以在6周以前,是不需要再次注射疫苗了。另外,某些特殊病例,如患有严重佝偻病的幼犬,因为在患病期间,机体已经失去了产生抗体的能力,所以在恢复期间也需要特别注意,建议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要注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