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剪耳朵?
我小的时候一直以为,给小孩剪耳朵是西方的陋习。直到我来到美国留学,才在书本里了解到这个风俗的来历—— 19世纪中叶,欧洲和北美出现了第一批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橡胶塑料,人们制作出各种新奇的橡胶制品,比如自行车内胎、雨衣、棒球手套等等…… 但最让人着迷的,是这种材料的可塑性。
设计师们发现,如果加热挤压橡胶,然后迅速冷却,就能得到不同形状的零件——只要想想,就可以把任何设计从纸上搬到这里! 于是,一个充满创意和质量控制的工业时代到来了。 而早在30年前,美国人就发明了吹塑工艺(Blowing),用压缩空气将熔融的橡胶吹进预先设计的模具,快速制成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型件。 这个方法很快被运用到鞋子、玩具、日用品等多种产品的生产上。
但让剪耳风潮兴起,还要感谢一位英国的设计师——Marjorie Blamey。她于1924年发明了最早的假指甲贴片,并开设了第一家假指甲工厂。到了50年代,她的公司已经拥有750万名客户,在美国就有800多个销售网点。 然而假指甲的风靡背后有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佩戴假指甲的人很难很好地清洁指甲和手指。
195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称,每年大约有20%的美国女性感染甲真菌病,也就是俗称的“灰指甲”(Toenail Fungus),而每年约40万人会接受拔除灰指甲的治疗。除了影响美观,细菌很容易在污染的手指上繁殖,并通过口腔进入体内。
1962年,美国FDA通过了一项新的法规,允许化学家开发新的抗真菌剂,用于预防和治疗足癣和其他皮肤真菌感染。1970年后,新一代广谱抗生素的出现解决了耐药性的问题。 到70年代末,一种安全的口服抗真菌药终于问世,有效地降低了甲真菌病的发病率。
但是,剪耳的风潮并没有因此消失。因为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是成本最低、最便捷,且效果最佳的除臭方式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