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卵如何长在身上?
这题目其实有点误导,问的是“怎么长在身上”而不是“会不会从体内排出虫卵”(后者是已知答案否定的),不过题主既然没有说明,那就按正常的来理解。 首先回答问题,虫卵通过什么方式长在身上呢?——依靠自身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以蛔目异尖科寄生虫为例,其生活史中需要有细胞分化为成虫,然后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幼虫钻入胆道或消化道壁的皱褶里,从而避开消化液的杀伤而开始其寄生生活。在移行的过程中,幼虫表面会生出纤毛,并产生运动,当它到达消化道腔内时,则借助口吸盘吸收营养物质,以进行个体的生长和繁殖。 在消化道外,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蛔目的寄生虫需要适应外界环境,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脱壳”。此时幼虫体表的外角质层开始脱落,幼虫体内的器官也开始重新排列,最终形成具有头、胸、腹部的完整幼虫形态。
随着幼虫的发育,体壁逐渐增厚,其中横纹肌也不断出现,直到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蠕动虫体。当幼虫达到足够大的时候,就可以依靠自身肌肉收缩而进行运动了。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不断地有幼虫死亡或被消化液分解,能最终发育成成虫的幼虫往往是身体最强壮的。 还有些寄生虫的幼虫是没有“脱壳”过程的,它们可以直接由幼虫阶段过渡到成虫阶段,如蛲目的寄生虫。这类寄生虫的幼虫和成虫很相似,只不过幼虫的体壁较薄,不足以支持其爬行运动而已。 总结起来就是,虫卵在特定条件下会发育成幼虫,而幼虫再发育就可以成为成虫。其中的变化包括外部形态以及内部结构的改变,还会引起免疫状态的变更。一旦发现有感染寄生虫的情况,就要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的驱虫药,不要自己随意用药,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