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巧克力不能吃?
并不是巧克力不能吃,而是含反式脂肪酸的巧克力酱、巧克力糖等不能多吃。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即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和我们日常吃的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中含有的油脂)不一样。它虽然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但同时又能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调节胰岛素敏感度、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但反式脂肪酸在人体的耐受量是有限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国内没有关于反式脂肪酸的食用限量建议,而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每天摄入的反式脂肪酸应当不超过食物总能量的1%。 有实验证明,当人体内反式脂肪酸含量升高到2%时,就会影响健康;若达到5%,则会产生毒性作用。[1] 目前我国规定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必须在标签上标注出来,让老百姓买到这种食品的时候有所警觉。 那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有哪些呢? 常见的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有饼干、糕点、巧克力酱、咖啡伴侣、烘焙食品、人造奶油等等……其中巧克力作为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之一,常常被忽略。这是因为巧克力中添加的原料(如可可粉)中含有反式脂肪酸,或加工过程使用了氢化植物油,从而导致最终产品——巧克力中有反式脂肪酸产生。[2] 但并不是说吃了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就会中毒,一切还是要遵循“量少次多”的原则。
除了上述食物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食物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只要保证每日摄入量在1%总能量的水平,就不会对健康和发育造成威胁。例如,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一天最多只能摄入60克反式脂肪酸,而1克反式脂肪酸相当于13.5个马铃薯的能量,或者70多个鸡蛋的热量。 [3] 所以,尽管吃巧克力没坏处,但是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巧克力可就另外一码事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