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叮咬狗狗吗?
当然,但是!别以为狗毫发无损就没事了。实际上,有些蚊子的唾液分泌的抗凝血剂可以使血液处于一种“悬浮”状态,从而阻止了动物体内血液的凝固,此时蚊虫吸食血液时,会导致虫体接触伤口并导致毒液释放进而引起局部发炎反应。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蚊虫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使动物中毒,但无论是化学性攻击(注射毒素)还是机械性损伤(刺破皮肤)都会造成动物的直接伤害。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识别了80多种对人有毒的植物和60多种对动物有毒的动物,其中约有一半对鱼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产生较大作用。
例如,水龟和陆龟很容易受到有毒昆虫、蜥蜴和蛇类攻击,而鲑鱼、虹鳟等冷水鱼类更容易受到有毒甲壳纲动物的威胁。 虽然许多海洋鱼类生活在多毒环境中,但它们往往能够避免摄入有毒物质而免于中毒。然而,当它们进入淡水并捕食时,往往会暴露于以前不熟悉的有毒微生物中,从而有可能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症状。比如,在淡水水域中生活的草鱼,在吃掉水草里的细菌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神经行为异常,如烦躁不安、狂躁、倒退等症状;而当它们继续摄食有毒物质时,则可能会死亡。
事实上,由于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很多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于特定有毒物质的耐受性。一些看上去很“强壮”的动物其实具有耐毒性,可以在有毒的环境中安全生存下来。 例如,在富含重金属的土壤中,镉是最有害的元素之一,可引起肾脏和内脏器官的严重衰退甚至衰竭。然而,美国西部某些地区的骆驼,因为长期以富含镉的土壤中的植物为食物,却发展了对于镉的高耐受性,即使大量摄入该元素也不会中毒。 同样,由于人类经常使用农药等有害物质,使得许多害虫产生了对于药物的耐受性。为了灭杀这些有害生物,人们不得不增加农药浓度或者更换其它种类农药品种,而这往往会造成生态环境中的药物残留和抗药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