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藏食物的动物有什么?
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都懂得“丰年备荒”。松鼠将橡子、榛子、蘑菇等储藏在树洞、地洞和土层下,有时还深埋在积雪中。猫头鹰常常将未吃完的田鼠叠放在一起,并用羽毛和垃圾盖上。叉角羚羊将多余的仙人掌拖到山洞中藏起来。地鼠则将土豆放在干燥、凉爽的地方,以抑制发芽,保持新鲜。
鸟类和啮齿类动物常常把食物储存于地下或树洞中,以备在冬季等食物缺乏时食用。在觅食、捕食等过程中,某些动物因一次性摄入了大量的食物而一次性很难吃完,为了避免食物被其他个体,及掠食者抢走或是浪费,其便会将食物藏在某处,等下次再来觅食时继续吃。这种行为叫做贮食行为。
贮食行为常见于种子、谷物、莓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对于非种子的植物性食物,贮食方式通常是直接埋在土里或树皮缝中。种子和谷物类的食物可藏在贮食窝中,也可挂在树上(如松鸦就喜欢将种子挂到树上)。
有的动物将贮食处伪装或藏在隐蔽处,有的甚至采用分散贮存,以防被偷走。许多的温带地区仓鼠和松鼠都是典型的贮食者。除了植物性食物,一些小型的生物或是无脊椎动物也喜欢贮藏食物,如甲虫和蚂蚁常将食物贮存巢中,巢即为贮食处。
某些食肉动物也具有贮食行为,特别是对于获取的难以消化尽的食物(如较大的生物)。例如美洲狮和郊狼。但是比起植物性食物,贮存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肉类)会滋生细菌和腐败。为了保证食物新鲜,通常食肉动物将食物藏在极冷或是极干的地方,避免肉类食物腐败和变质。
某些鱼类也有贮食行为,但大多是将食物贮存在口腔或胃中。有些鸟类会将缓舌螺等难以马上消化的食物临时储藏在树洞中,等有空时再去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