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都有哪些疾病?
我家也是狗,我爸爸是兽医 1.犬瘟热和细小病毒病:两种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初期症状差不多,体温升高到40度以上持续3~7天后下降,出现呕吐、腹泻、精神差,食欲减退或丧失,眼鼻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等症状;后期则会出现神经症状如抽搐等,死亡率高,尤其是幼犬。在流行期间,对犬群进行严格的检疫,定期消毒,及时隔离患病犬,及时发现和送治疑似病犬,并做好犬场的环境卫生工作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治疗可参考人的药物使用,但疗效不一定好。
2.传染性肝炎:由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强,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发病季节以夏秋两季较多见。初期病犬出现高热、食欲不振、眼睛充血、流泪、眼睑肿胀、精神沉郁,有时有呕吐现象,随后粪便内带有粘液及血液。发病后第6~8天开始眼流出水样分泌物,使眼眶凹陷变形,像猫哭一样称为“猫眼”,皮肤苍白,体重逐渐减轻。患病的犬如果得不到治疗很快就会死亡。治疗可采用高免血清或用柴胡注射液、板蓝根口服,每天服3次,连用5天左右。
3.狂犬病:又名疯狗症,是犬科动物特有的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临床上以恐惧不安,狂暴为主要特征,最后麻痹而死亡。人和其他动物也可被病原体感染,但大多数病例见于犬与犬之间。本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多见于幼犬,经呼吸道与肠道感染。本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故当犬群中发生狂犬病例时必须将全群封闭隔离观察,待确认全部无病后方可释放。对于患病犬应尽快地采取注射疫苗和抗血清的方法进行治疗。
4.犬冠状病毒性腹泻病: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冠状病毒引起的犬急性肠道传染疾病,发病率高而致死率低,主要以腹泻为主,无呕吐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病程较短。本病可通过粪便、呕吐物、食物等进行传播,通常于冬季多发,一般呈散发状态,饲养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等易诱发。治疗可用双黄连口服液(每日两次,每次一支)+思密达(蒙石脱散,每日二次,每次二分之一包)+胃复安(每日三次,每次半粒);同时注意补充液体,防止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5.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胃肠炎症传染病。多发生于3月龄至1岁的幼犬,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气候多变季节易感,常呈地方流行性。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急性胃肠炎状,常继发于犬瘟熱、犬冠状病毒性感冒等疾病之后。病犬初期精神不振,厌食,继而突然精神不振,食欲不振,体温高达40℃左右,结膜潮红,眼屎增多,泪液增加,有时流脓,咳嗽,呼吸急促,心音增快,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腹部柔软,下腹垂肉松弛下垂。治疗上可采取庆大霉素肌肉注射,首次量每千克体重10mg,一日2次,以后用量为每千克体重1mg。同时配合肌注青霉素,首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万单位,一日2次,以后用量改为每千克体重5000-l万单位,连续用药3日为一疗程。